讀懂“杭州六小龍”,構筑產業新支柱
文 | 郭雪營
2月18日,省委書記黃坤明主持召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,強調要以走在前列的擔當搶抓機遇、乘勢而上,推動廣東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加力提速、成群成勢,加快構筑高技術、高成長、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。
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是引領未來發展、正在“破土而出”的主導技術、重磅產業。引發全球震動的深度求索(DeepSeek)、制作《黑神話:悟空》的游戲科學、開發春晚扭秧歌機器人的宇樹科技與強腦科技、云深處科技、群核科技等科技公司都位于杭州,也都是近年來涌現的“科技新星”,被稱為“杭州六小龍”。 “杭州六小龍”分布在具身智能、AI大模型、空間智能等不同領域,在算力、算法、數據、硬件、場景等方向發力,共同繪就了一幅前沿科技、未來產業春潮涌動的新圖景,也給廣東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啟示。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“杭州六小龍”的出圈,在于科技強市助力產業超前布局。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,廣東有基礎、有條件、有勢能,是完全能夠做大做強的新增長點。新征程上,要乘“勢”而上、向“新”而行,加力發力、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,依托電子信息、先進制造的堅實基礎,發揮市場廣闊、應用場景多的優勢,推動實現更多標志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,全力塑造產業新優勢、培育發展新動能。
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,單打獨斗不行,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。杭州構建了一個“高校—企業—資本”高度協同的創新生態圈,不僅縮短了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路徑,更形成了技術迭代的“正向飛輪”。廣東聚力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,加快構筑產業新支柱,就要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聚焦攻克通用大模型等關鍵共性技術,支持企業、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開展聯合攻關,推動現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學研平臺能級提升、聯動發展,因時因勢謀劃高能級平臺,協同構建人才和創新成果集聚網絡,推動產生更多“從0到1”的原始創新,加速“從1到10”“從10到100”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。
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、水和空氣,須臾不能缺少。從電商到AI,杭州總能孕育出走在時代前沿的企業,營商環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。企業入駐杭州“不吃一頓飯、不喝一杯酒、不送一根煙”,政府“無事不擾、有求必應”。如此,企業家和青年人才自然會“用腳投票”,在城市中扎下根、放下心、邁開步。廣東聚力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,加快構筑產業新支柱,就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、求實效,要引導金融資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,以“無事不擾、有事必到”的態度優化涉企服務,努力造就更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科技領軍企業、鏈主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,推動企業之樹根深葉茂、產業之林生機盎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