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實防汛“最后一公里”,守護人民安康
汛情就是大考。近期,從貴州盤州市羊場鄉8分鐘閃電轉移受脅群眾,到云南瀘水市魯掌鎮三河村成功轉移避險219戶789名群眾……這些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故事,不僅是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,更是責任鏈條在防汛一線環環緊扣的真實寫照。
防汛工作千頭萬緒,末端落實是關鍵。汛情面前容不得絲毫僥幸。越是關鍵時刻,越要將應急響應落實到“最后一棒”,把責任壓實到“最后一米”,筑牢防汛救災的“銅墻鐵壁”。
各層級緊密配合、協同作戰,為有效應對洪澇災害奠定了堅實基礎。氣象部門強化聯合會商,提高預報精準度,讓預警信息跑贏暴雨;水利部門加強堤防巡查、水庫調度,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點,確保工程安全;應急管理部門統籌救援力量,預置救援物資,確保在關鍵時刻拉得出、用得上、打得贏;基層干部下沉一線,對隱患點、風險區做到心中有數。就像5月20日,在重慶舉行的“應急使命?2025”-長江上游防汛抗洪演習,2000余人參加,設置15個科目,既磨合了指揮調度機制,又對“三斷(斷電、斷網、斷路)”應急保障、隊伍實戰以及基層組織動員等多方面能力進行了檢驗。
基層工作人員是守護群眾的第一道防線。當預警信息傳來,能否在最短時間內組織群眾轉移避險?面對突發險情,能否迅速調配資源開展搶險?這些都考驗著基層工作人員的擔當與能力。截至6月25日,盤州市全市水庫、地災點等重點區域已完成應急演練375場次,錘煉出關鍵時刻的應急反應能力。都勻市組建155支3634人的三級應急隊伍,開展259場演練提升戰斗力。實踐證明,只有平時多流汗、多“找茬”,汛時才能少流血、少出錯?;鶎庸ぷ魅藛T要對轄區情況多了解、多琢磨,做到心中有數、行動有力,才能保障防汛工作一環扣著一環,穩穩當當向前推進。
防汛工作部署到哪里,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。汛期,紀檢監察部門下沉一線,緊盯物資儲備、值班值守、隱患整改等關鍵環節,對敷衍塞責、推諉扯皮現象“零容忍”?!胺姥淳葹奈镔Y儲備是否充足?”“24小時輪班值守制度是否執行到位?”“目前水庫的水位有多高?是否有風險?”這些問題,既是對防汛紀律的維護,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。同時,暢通群眾監督渠道,發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。只有織密監督網,讓失職失責無處遁形,方能確保責任落實。
“寧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萬一。”唯有將責任鏈條延伸到每一個角落,把應急響應落實到每一個崗位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和“事事落實到位”的執行力,才能在洪水來襲時,擁有足夠的底氣與能力守護家園,讓人民群眾在風雨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安全感。
推薦閱讀:
人民網評:織密防汛安全網,壓實責任之基
人民網評:科技賦能,為防汛裝上“智慧大腦”
(責編:孟哲、曲源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