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泉州:民營經濟站得穩活力足(走進產業地標·發展一線探變化)
圖①:潯興拉鏈公司生產車間。
董嚴軍攝
圖②:鐵拓機械公司生產車間。
受訪者供圖
圖③:泉州港一瞥。
王 勝攝
全球每5雙運動鞋中有1雙來自晉江,全球每3件陶瓷工藝品中有1件來自德化,全國每5件沖鋒衣中有1件來自石獅……作為“晉江經驗”發源地,福建泉州有著發達的民營經濟,經營主體總量已超165萬戶。
今年前5月,泉州全市民間投資增長8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,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8.7%,實現穩步增長。在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產業轉型壓力下,泉州民營經濟何以克服困難、站穩腳跟、綻放活力?日前,記者赴泉州進行了采訪。
立足實業 深耕主業
把“一雙鞋面”“一條拉鏈”“一桶涂料”做出新花樣
走進信泰(福建)科技有限公司展廳,五顏六色的鞋面令人眼花繚亂。研發車間中,技術人員忙著調試經緯編織機。“這是我們2019年就開始構想的技術,預計今年底實現量產。目前,已有客戶預訂了20萬雙鞋面,產品附加值提升30%以上。”公司飛織研發技術部經理胡小軍說。
鞋面“身價”提高,底氣從何而來?原來,行業通常采用經編或緯編技術,經編鞋面結構牢固但延伸度有限,緯編鞋面延伸度好但結構較松散。新的經緯編技術,將二者優勢結合,增強了鞋面的支撐性和透氣性,也讓紋理的方向、顏色等設計更自由。
優勢突出,難度卻不小。由于經向和緯向要共同成圈編織,機器容易出現漏針、穿紗被擋等問題,技術團隊花費5年多時間一一解決。“20年來,我們專注運動鞋面領域研發創新。目前,鞋面年產量達3億雙,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超20%。”信泰科技總裁辦副主任許劍飛介紹。
在泉州,許多民營企業長年來立足實業、深耕主業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有的,堅守40多年,把一條小小的拉鏈做到極致。
4月24日,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。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航天服拉鏈,迎來第十次“太空之旅”。為滿足航天環境下的各種使用要求,企業專門研發了高強紗線材料、鏈牙沖壓模具等,每個細節都要經過上百次測試,成功讓拉鏈承受的拉力從760牛提升到2000牛。
適用戶外的防水拉鏈、適用防曬服的輕柔拉鏈、適用夜跑的反光拉鏈,如今,潯興拉鏈一年生產的拉鏈長度可繞赤道7圈。“我們聚焦拉鏈細分領域開展創新,成品條裝拉鏈多達1萬多種,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”公司生產制造中心總監何國平說。
有的,深耕30年,把一桶涂料做到“高精尖”。
“我們的核電涂料可以經受核電站60年大劑量核輻射,打破了國外壟斷,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七成;防腐涂料的防腐性能可達30年至50年,比同類產品提升10年以上。”說起明星產品,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詩榕娓娓道來。
從銷售工藝品涂料、防盜門涂料的小店,到研發船舶涂料、核電涂料、石墨烯涂料等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,信和新材料茁壯成長,如今專利產品銷售收入占企業總銷售收入七成以上。
“泉州民營企業最鮮明的特色,就是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松。實實在在專注實業、心無旁騖深耕主業,把產品做好、把品牌做優,企業就會擁有持久的生命力、更強的競爭力。”泉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。
與時俱進 應變求新
根據行業趨勢、市場需求加快轉型,贏得發展先機
“企業要發展,唯一不變的就是應變求新。”在泉州采訪,常聽到民營企業家這樣講。
經濟發展千頭萬緒,產業升級千變萬化。這些年,泉州民營企業既保持定力、專注做好“一件事”,又應變求新,根據行業趨勢、市場需求加快轉型,贏得發展先機。
——產研結合,向科技創新要動力。
“不用一滴水,就能快速均勻染色。有客戶愿意支付比普通水染高50%的價格簽單。”何國平告訴記者,潯興拉鏈研發的“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”吸引了不少國外客戶。
紡織染色環節水資源消耗大、污染環境,一直是行業發展痛點。潯興拉鏈的新技術以二氧化碳代替水作為染色介質,無需烘干,低碳環保,染色效果好,但需在高壓條件下進行,對設備的控溫穩定性等提出更高要求。
如何破解?潯興拉鏈找到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,開展聯合攻關,突破裝備研制、織物勻染等關鍵難題,耗時3年成功將這項技術產業化。
在泉州,類似的產研結合項目還有很多:星達鞋服材料有限公司與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“牽手”,研發的石墨烯鞋底片材能夠完美貼合腳掌曲線,彎曲力比傳統鞋材提升一倍以上;佑達環保材料有限公司與清源創新實驗室合作,研制出的國內首款高濃度顯影液,打破國外長期壟斷……2024年,泉州推動科研院所服務企業2000余家、與企業合作研發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近300項。
——瞄準需求,向細分市場要空間。
“二期擴建項目投產后,年產能預計增加50至100套。”盡管攪拌設備市場競爭激烈,福建鐵拓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岱樂對企業前景很有信心。
這份信心,主要來自定制化產品、差異化競爭。中東市場早晚溫差大,設備容易產生凝水,為此,定制防水除塵器濾袋;東南亞市場偏好轉場方便,為此,改變傳統攪拌站對吊車的依賴,生產帶輪胎可移動免基礎設備……憑借“獨門秘籍”,鐵拓機械的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增至近五成。
在泉州,“小塊頭”的食品飲料、健身器材等產業也在向細分市場要空間。發力大健康賽道,盼盼食品推出低GI(血糖生成指數)營養歐包、蘋果黃芪飲等產品,受到市場歡迎。聚焦中老年健身熱潮,舒華體育推出心肺功能改善等系列產品,相比傳統器械,采用的液壓阻力技術,使產品即便在使用者力竭狀態下也可隨時停止,提升安全性。
——改造提升,向智能制造要效益。
裁剪工序,面輔料借助AGV(自動導向車)自動精準配送,服裝智能數控切割機實現投影裁剪,精準對條對格;配套環節,西服和西褲在空中“飛”,依托條碼識別系統自動實現顏色、尺碼精準配套,降低差錯率……走進位于晉江的柒牌智慧工廠,只見生產環節井然有序,服裝產品接連下線。
“隨著智能排產、剪裁、吊掛、物流等系列環節實現智能應用,企業生產效率提升近20%、人工成本降低約10%。”柒牌集團黨委書記周利告訴記者,眼下,企業保持滿負荷生產狀態,每天生產約1萬套服裝。
智改數轉,效率更高。目前,泉州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比重達87%,產業數字化規模連續5年居福建省第一。
主動作為 優化環境
創新發展“晉江經驗”,真心實意服務,真金白銀支持
“不叫不到、隨叫隨到、服務周到、說到做到”,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得好,離不開政府作用發揮得好。
“韓國客戶下單10萬雙鞋底,產品出海開了個好頭!”做鞋材20多年,頭一回把自家產品賣到國外,晉江西濱穩強鞋材廠負責人仝會強很興奮。前兩年,工廠研發了一款新的鞋底材料,當時國外沒有同類競品,想著“走出去”多接一些訂單。然而,由于長期做內貿,缺乏海外銷路,企業一時找不到突破口。
今年4月,泉州舉辦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場景創新大會,邀請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采購商、38家平臺資源商前來,并組織紡織、鞋業等9條產業調研路線。“真是瞌睡送枕頭!”得知消息,仝會強馬上報名參會,“在展會待了2天,對接了不少意向采購商,堅定了拓展海外市場的信心。”
“體育運動鞋服屬于快速消費品,如果沒有外觀設計專利,很容易被抄襲;但若推遲上市,等待專利授權,動輒幾個月,又容易錯過熱銷季。”因為專利授權這件事,安踏集團知識產權副總監莊建陽煩惱了好一陣。
企業有所呼,政府有所應。經過深入調研,晉江成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,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將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周期由原本的3至6個月縮短至10個工作日以內,激發了創新活力。
“有了外觀設計專利快速預審,我們能做到產品上市和專利申請節奏同步,可以放開手腳,加大創新設計投入。”莊建陽說。
優化營商環境,有真心實意服務,還有真金白銀支持。
比如,為強化創新成果供給,泉州支持企業跨出市域,高效利用先進地區、科創高地優勢創新資源,對經認定的企業異地研發中心給予30萬元經費補助。這兩年,在政策支持下,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、成都的研發中心相繼納入泉州市企業異地研發中心。“通過跨區域協同創新,我們可以精準對接高端人才和技術資源,同時依托本地完善的產業鏈條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。”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婷婷說。
“我們將繼續傳承弘揚、創新發展‘晉江經驗’,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、強化資源要素保障、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和加強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下足功夫,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”泉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7月09日 18 版)